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药石”无效?且看难治性心衰患者如何被“妙手回春”
发布时间:2022/10/8 11:14:42

今年八月份,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吉林主任团队通过优化药物治疗和植入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成功治疗一例反复心衰发作的肥厚性心肌病伴有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

先来回顾一下患者的情况:男,53岁,既往诊断为肥厚性心肌病,自2015年以来反复心衰发作,长期口服抗凝利尿强心药物,今年症状加重,在外院医治效果不佳,药物治疗效果极差,合并了肝肾功能减退,外院考虑为难治性心力衰竭,属于心功能晚期,最佳治疗方案为心脏移植。经多方问询来到我院心内科求诊。入院心脏彩超提示:肺动脉干增宽,全心扩大,少-中量心包积液,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主动脉瓣轻度返流,左室收缩功能减退,射血分数(EF)值37%,右室收缩功能减退。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QRS132ms。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肥厚性非梗阻性心肌病、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这几乎就是我们常说的“药石无效”了,患者8月11日在我院接受了CCM植入,现在后续情况怎么样呢?

植入CCM之后,心脏康复团队建议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治疗”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无奈的是,患者仍存在黄疸、胃口差、活动能力低、肾功能不全(Cr 202.6μmol/L,小便600-1000ml/天)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李吉林主任指示,可以先让患者接受体外反搏治疗,渡过I期和过渡期康复期,待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恢复后再开始运动康复治疗。心脏康复团队为患者安排下肢静脉彩超、心脏彩超等检查并全面评估,排除血栓情况后,就开始接受体外反搏治疗。刚开始,患者觉得体外反搏治疗后没有不适症状,经过3-4次治疗后,感觉每天小便明显增多(1500-200ml/天),经过15次的反搏治疗,患者的黄疸明显消退,胃口改善,气促症状也明显缓解,每天尿量也逐渐增多,体重下降大约0.5kg/2-3天,已经能恢复正常行走和活动。复查肝肾功能明显改善,原来因为肝肾功能不全而无法使用的药物现在也可以使用了,大剂量的利尿药物也逐渐减少。八月底患者进行了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心肺功能,九月初开始参加运动康复治疗。目前,患者身体状况日渐好转,继续在门诊每天规律接受体外反搏+运动康复治疗。

医生提醒:心衰患者在活动耐量极差、极度衰弱的情况下,体外反搏治疗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和过渡期康复,为心衰患者进一步接受心脏康复治疗创造时机。


【推荐阅读】

重获“心”生,经久不“衰”——我院心内科成功实施潮汕首例心脏收缩调节器植入术【新闻动态】 (st120.cn)

【知识链接】

一、什么是体外反搏?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EECP)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在心电R波的同步触发下,于心脏舒张期自下而上对包裹小腿、大腿及臀部的气囊进行序贯充气加压,气囊放气时使受压的动脉迅速扩张,能减少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收缩压,同时左室回心血量增加,从而能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同时还能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血流灌注,治疗器官缺血,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认知能力和活动耐量,因此,体外反搏也被认为是“床上的马拉松运动”。

二、体外反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心血管疾病:

◆ 冠心病,尤其是不适合或不能做支架或搭桥的冠心病患者

◆ 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或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

◆ 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心源性休克患者

◆ 心脏神经官能症

2.神经系统疾病:

◆ 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梗塞、脑萎缩

◆ 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综合症

◆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偏瘫

◆ 震颤麻木、帕金森氏综合征

◆ 阿尔茨海默病;

◆ 睡眠障碍;

3. 其他老年性疾病:

◆ 失眠、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

◆ 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保健

◆ 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部位病变、慢性肾炎、肾功能减退

◆ 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人群

◆ 动脉硬化性血管闭塞、末梢循环障碍

◆ 便秘、胃肠功能失调


【禁忌症】

✳ 中至重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显著的肺动脉高压

◆ 各种出血性疾病或出血性倾向,或用抗凝剂

◆ 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

◆ 活动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

◆ 反搏肢体有感染灶

◆ 未控制的过高血压

◆ 未控制的心律失常,包括频发过早搏动

◆ 严重的左心衰竭

◆ 严重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 妊娠


(供稿:心内科)